一、专业和学科

珠海科技学院健康学院(下称“学院”)于2017年6月揭牌成立,目前是我校重点建设的“新医科”学院。学院设有健康管理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5个教研室和1个医学综合实验(训)教学中心。学院现开办有护理学(含老年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方向)、健康服务与管理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学院每年计划招生16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742人。学院拥有校级教学质量工程线下一流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发展、突出特色、力求创新,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理念,全力打造珠江口西岸地区融医学、管理学和理学学科为一体,具有优势特色学科的大健康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目前已同珠海市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卫生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珠海市香洲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艺康养产业有限公司、深圳第一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浙江诺特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深圳前海红心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横琴澳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诺贝尔口腔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省内外知名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学实践基地。

 

三、实验教学条件

健康学院大健康实训中心新建于2024年,总面积 1151㎡,含四间护理技能实训室、三间健康管理实训室,配备 552 余台 / 套现代化教学科研仪器,满足健康服务与管理、护理学专业教学需求。

KJ401、KJ402 护理技能实训室侧重老年、康复及中医护理实训,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与职业素养。室内分授课、实训区,实现理实一体化。实训区仿医院病房布局,具有床、床头柜、中心吸引及给氧设备,还配备康复床、神经康复评定系统等器材,能供 20 余名学生同时开展轮椅转运、康复训练等操作,为学生投身临床护理筑牢实践基础。

KJ403、KJ404 承担部分护理学基础及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课,已与诺贝尔口腔医院达成合作,即将引入牙椅、洁牙机等设备,打造专业口腔护理模拟实验室。同时还配有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多参数监护仪等设备、电除颤模拟训练器等相关仪器设备。


四、师资队伍与对外合作

学院师资队伍以中青年为主,现有全职及兼职教职工45人,其中特聘教授6人,教授1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5人,中级以上职称32人;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学院立足大湾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瑞典耶夫勒大学等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开展了相关合作。

 

五、培养目标

在党和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大卫生理念以及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背景下,按照健康事业发展趋势,整合多专业优势资源,学院以大湾区健康生活需求出发,以为大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高效的管理为重点,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医药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协调沟通能力,符合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能胜任临床护理、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六、培养特色

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和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领域。

注重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分阶段培养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适应健康事业发展与变化所需的其他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基层卫生保健机构、养老机构、健康产业集团等机构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技能实训、模拟教学、社会实践、上岗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培养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健康保健与促进技能适用、健康服务意识强烈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注重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学院持续举办名家系列讲座并选派师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类行业交流及研讨会;已先后邀请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联同创新中心主任张永慧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及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课程主任肖颖教授、东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叶向阳主任、广东药科大学原副校长陈思东教授、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教授等业内专家来院讲学(排名不分先后);已选派多名教师及学生代表先后参加了中国养老人才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中国医院建设与发展大会、中国老年健康国际论坛等行业交流及研讨会。


七、健康学院“12345”健康行业人才特色培养模式

  一个目标: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健康维护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且适应“健康中国 2030” 和“新医科”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两个紧跟:教学中紧跟国家健康服务行业标准,注重健康服务实践教育;评价中紧跟本专业执业资质考试大纲,注重以职业发展为导向。

  三个维度:培养过程注重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维度的均衡发展。

  四个阶段:培养计划分一年级见习、二年级实验、三年级实训和四年级实习四个阶段。

  五个模块:理论框架以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专业技能五个模块为知识网络构架,塑造合格健康行业人才的目标。